1、阻燃机理是指将一些阻燃剂添加到原丝(如涤纶、棉纶、腈纶)中,以抑制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或者改变纤维的热分解过程,促进脱水碳化;其中一些是阻燃分解释放的不易燃气体覆盖在纤维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用途。
2、阻燃的处理方法
1)原丝阻燃改性;
2)提高纤维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1、阻燃机理
1)吸热理论:阻燃剂可以通过高温吸收反射,从而降低温度,防止燃烧扩散。此外,织物整理后热量可以迅速释放,导致纤维素无法达到燃烧的温度。
2)化学反映论(催化脱水论):阻燃剂,作为路易斯酸和纤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使纤维脱水炭化,减少了可燃气体的产生。
3)覆盖层理论:阻燃剂可在高温下形成玻璃或稳定的泡沫覆盖层,具有阻燃、隔热、氧气分离、防止可燃气体逸出等作用。
4)不燃气体理论:阻燃剂受热分解出非易燃气体,将纤维素分解出的的可燃气体浓度稀释到燃烧下限。
2、阻燃整理方法
1)有机溶剂法:非水溶性的阻燃剂,具有耗能低的优点。然而,在实践中,应注意溶剂的燃烧性和毒性。
2)涂布法:阻燃剂混入树脂中,利用树脂的粘合作用把阻燃剂固定在织物上。根据机械设备的不相同将其分为浇筑涂布法和刮刀涂布法。
3)浸渍焙烘法(吸尽法):在一定时间内把组织浸泡在阻燃溶液中,再干燥焙烘,纤维聚合物会吸收阻燃液。
4)浸轧焙烘法:在阻燃整理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该工艺是浸轧-预烘-焙烘-后处理。浸轧液由阻燃剂、催化剂、树脂、润湿剂和柔软剂组成,把它配置成水溶液或乳液再进行整理。